“我总觉得,达古冰山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阿来如此评价达古冰山,可见达古冰山景区留在他心中的印象。
昨日,人民日报社对外发布: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已评选揭晓,在获奖的10篇作品中,藏族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达古的春天》按得票数目顺序获头奖。
翻开《达古的春天》,一段春天的记忆跃然纸上:“驱车到达古村时,湖水映着碧蓝天空,阳光下融雪时的滋润气息带着松杉的芳香。保护站小屋中,炉子里烧着旺火,壶里茶滚烫。屋顶上的雪融化了,从窗前淅沥而下,像断了线却落不尽的珠串。听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谈林子里金丝猴、羚牛的故事。茶喝到出汗,路上的雪也化开了。半山上一条为游客布置的木头栈道上的雪也化开了,洇湿的厚木板上有漂亮的纹理。走上这条栈道,正对的洛格斯神山冰清玉洁,莹光逼眼。在一些藏语文本的诗性表达里,喜欢把巍峨纯净的雪山形容为一个戴着水晶冠冕的人或神,如果你在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亮的上午,看见这样直插幽深蓝空的雪山,就知道,这样的形容有多么精妙。顺着栈道一路向前,那并肩而立的三座晶莹雪山就在峡谷尽头越升越高,诱惑着你一直走到跟前,把平视变成仰望。 ……
我已是第三次来这里,不急于和同行的人们马上冲向外面的雪山。我为自己在雪山小屋中要了一杯香喷喷的热咖啡,在宽大的观景窗内落座。窗外的情景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感觉有些奇异。海拔5200多米的达古雪峰覆盖着厚厚的雪被,横卧在眼前,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7、8两个月,积雪融化时才可以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下冲的冰川在雪峰下几百米处刨出一个巨大的深坑,夏天和初秋,那是一湖碧水。湖水的上方,劲风猎猎,被阳光照耀,亮得晃眼的云团翻滚在天空,也翻涌在湖中。
喝完咖啡,走到窗外的雪野中。瞭望台上,雪深盈尺。瞭望台外,雪深就有三四米了。在这个高度上,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只有身边几座山峰超出我们所在的高度——海拔5200米。在这里,惟有搞地质出身的李栓科兄面不改色,为大家指点冰川在这雪山之巅造就的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地理学名词叫脊线,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叫冰漂砾,而在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汪湖水,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
我总觉得,达古冰山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地理之美,植物之美,共同构成自然之美。虽然时兴的国学热中,常有人说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
达古景区冰雪覆盖之下的达古雪山,其自然之美真是无处不在啊!
在初秋的阴雨中,再读阿来的这篇美文,无疑如此时手中端着的热咖啡,暖心,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