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网10月17日讯 寇黎 图片由文博拍摄)今日,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康定顺利举行。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是2011年4月启动实施的一项浩大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总投资近2000多万元,历时9年时间完成了全州18个县的踢踏、弦子、锅庄、山歌、藏戏等数据库采录。期间,工作团队行程20多万公里,采访艺人100余人,组织演职人员5万多人,建立了图片库、音频库、词库、曲库、视频库等。完成了弦子锅庄2000余首,山歌1800余首,藏戏8部、图片10000余张,视频资料80余小时。据大数据调查,这项艰巨浩瀚工程,在全国首屈一指,数据库总量名列全国藏区第一。 据悉,甘孜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的故里,拥有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正逐步面临失传和灭绝的危险。在此情况下,甘孜州委州政府从切实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战略高度出发,高瞻远瞩,本着“完整保护、整体传承”的原则,决定启动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甘孜州歌舞数据库收录工程按照“先抢救、后整理,分两步走”的原则开展。因考虑到很多民间艺人都上了年纪,为防止“人去艺绝”的危机,集中所有技术力量,完成甘孜州18个县的前期收集、挖掘、整理、培训、录音、视频拍摄等工作,尽可能抢救一批被“边缘化”的珍贵传统歌舞文化资源。第二步完成甘孜州18个县词、曲、图片、音频、视频的整理、编辑、审核、建库等工作。
甘孜州歌舞库总库分为弦子库、山歌库、藏戏库、锅庄库和综合库五大库,其中综合库包括热巴、踢踏、折嘎、劳动号子、酒歌等。建库方法以甘孜地区民间歌舞为载体,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首先邀请民间艺人来康定或工作组赴各地开展原生态歌舞原汁原味的记录。其次聘请专家在反复听取录音、观看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还原曲谱、词谱。第三召集众多专家学者召开评审会,反复修改曲谱、词谱4-5次直至成熟。第四分赴各县召集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组织一定规模的歌舞培训,反复训练直至成熟。第五是集中技术力量对成形成熟的歌舞表演进行录制。最后将成熟的各类资料进行再归类再整理,按照五大库的词库、曲库、音频库、视频库和图片库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入库。 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有效保护了甘孜州优质的歌舞文化资源、守住了歌舞文化遗产根脉、夯实了歌舞文化发展基础,为实现歌舞文化的再提升、再创作、再演艺提供了坚实保障。此次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工程的顺利完成,代表着甘孜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重要文化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