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统计局发布《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综合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成都综合评价指数为68.7%,比上年提高0.6%,居11个西部城市(10个省会城市加重庆市)首位,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实现程度最高。其中,五大领域中城市影响力指数和基础设施保障指数分别为76.8%和76.2%,均位列西部第一,其他领域中,2个领域居第二位,1个领域居第五位,没有明显的“短板”领域,综合实力位列西部城市首位。
30余项指标衡量
成都综合实力最强
《报告》显示,2013年,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综合评价指数为68.7%,比上年提高0.6%,高于重庆0.5%,在包括重庆、西安、南宁、贵阳、昆明等在内的11个西部城市里,位列第一。其中,支撑成都比较优势的是城市影响力和基础设施保障两大领域,评价指数均居首位,经济领域和区域开放领域起重要作用,居第2位。
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目标定位,科学研判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进程,该局建立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综合评价分解为经济实力、城市影响力、基础设施保障、区域开放程度和城市品质及居民生活质量五个方面,并以此选取30余项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功效函数法”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分别计算各指标得分,再加权计算各领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其中各指标权重采用均衡赋权法确定。该负责人表示,“简单说,某城市综合指数就表示该城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总体实现程度。综合指数越高,该城市综合实力越强。”
两个支撑领域
城市影响力、基础设施保障领先明显
二环路“双快”工程、“蓉欧快铁”、直飞伦敦,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来,成都一直在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西部公路主枢纽,打造城区和市域两个“半小时交通圈”。未来的成都,将形成公交、地铁、BRT快速公交、有轨电车“四网合一”的公共交通体系。
事实上,成都“交通先行”战略凸显了基础设施保障实力。《报告》指出,成都基础设施保障指数为76.2%,居西部城市首位。评价指标中,成都邮电业务总收入、航空货运量和轨道交通客运比重3项指标以较显著优势居首位。铁路、公路客运量、航空客运量均列第2位。铁路、公路货运量居第3位。平均每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居第4位。
成都的另一个支撑领域则是城市影响力方面。2013年,城市影响力指数为76.8%,高居西部城市首位。除重庆外,其余9个西部城市的影响力指数均未超过40%。
评价指标中,成都拥有大区机构数和领事馆数居首位。而数据显示,目前已与2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经贸关系,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国际化的生产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对外资、世界巨头的吸引力逐渐加强。数据显示,2013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20%,超过半数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
两个提升领域
经济实力、区域开放后劲十足
《报告》显示,2013年,成都经济实力指数为52.7%,比上年提高0.2%,居西部城市第2位。
经济领域中,反映经济规模的4项指标,成都均位列第2。反映经济增长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成都分列第9位和第8位。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非农产业比重分列第3位和第4位。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反映了经济增长潜力和科学发展能力,成都以2.5%的比重居第2位。
事实上,在国内经济转型力度加大的宏观背景下,2013年成都坚持“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经济发展基调,深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经济逆势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9100亿元,成都的经济实力后劲十足。
而另一方面,成都更加强化产业领域和市域空间的全面开放,既高水平“引进来”,更大胆地“走出去”,深度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产业合作,打造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中国西部的首选之地。《报告》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成都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2013年区域开放程度指数为86.8%,比上年提高5.3%,是实现程度最高、推进最快的领域,居西部城市第2位。评价指标中,世界500强企业入户数、外贸依存度2项指标位列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