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今年第25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这是成都编制完成的首个关于“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文件,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试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养老院、医院、学校等,自今年起也将全面执行这一标准。
实施“绿色行动”
全市绿色建筑
明年将超1200万平方米
“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是成都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市建委副巡视员补学东表示,今年年初,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并确定了到2015年的具体工作目标,要求新建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不小于1平方米。
2015年“绿色成都”
年人均建筑能耗
不超过1.2吨标准煤
年人均建筑二氧化碳
排放量不超过3.2吨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
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
年人均建筑水耗
不超过50吨
力争实现污水处理率
95%以上
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
将超过1200万平方米
出台“绿色标准”
中心城区住宅
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
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技术导则》包含了建筑设计、给排水设计、交通系统规划、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八方面内容。据介绍,市建委将对成都市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咨询机构等进行专题培训;新建项目报建审查时,将同步按照“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
新建住宅全面“绿色”
交通系统规划
室外地面停车数量仅占10%;
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应100%采用地下停车位。
建筑设计
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自然资源,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降噪等措施,达到建筑节能。
景观环境设计
要求每百平方米绿地内乔木数量不宜少于3株,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新建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不小于1平方米;
人工景观水体水源,应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建设“绿色建筑”
住上“绿色房屋”
成都市民只需等两年
市民多久可以住上这样的绿色建筑呢?补学东表示,根据一般建筑项目建设周期,住宅设计过程在6个月左右,施工周期由于项目不同,时间不一致,常规住宅项目约两年,所以市民两年后就能住上应用绿色理念设计的房屋。“到时大家能体验到绿色建筑带来的高舒适度、低能耗运营、低成本维护的好处。”
|